受災檔案搶救原則和流程

——

打印本文             

 洪澇災害發(fā)生時可能淹沒館庫,導致館庫倒塌;

可能造成供水、供電、供熱、空調、消防、計算機管理系統(tǒng)、網(wǎng)絡傳輸系統(tǒng)等設施癱瘓和辦公、保管、保護、利用、整理等設備故障;

可能導致檔案紙張破損、水浸、粘結、漿化、污染、生霉、老化,檔案字跡洇化、褪色、消失、污染,縮微膠片破損、水浸、變形、粘結、污染、生霉、老化,磁性載體檔案破損、水浸、變形、粘結、污染、生霉、信號減弱、消磁、老化,光盤載體檔案破損、水浸、變形、粘結、污染、生霉、瀆取困難、數(shù)據(jù)丟失、老化等。洪澇災害還有并可能引發(fā)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災害。

檔案災害發(fā)生后,應及時采取措施搶救受災檔案,減少損失。


搶救原則

災害檔案的搶救工作任務繁重,時效性強,必須堅持如下原則:

第一,優(yōu)先搶救重要檔案、珍貴檔案。受災檔案的搶救工作應先重點后一般,先搶救后修復,優(yōu)先搶救重要檔案、珍貴檔案。

第二,盡量保持檔案原貌。所謂檔案原貌是指檔案形成時的全部物理特征信息,如檔案使用的紙張、大小、字跡、顏色以及當時組卷使用的卷皮、目錄、備考表等等。在受災檔案搶救修復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保持檔案的原貌,

以保證檔案的參考價值和憑證作用不受影響

第三,盡量減少對檔案本體的干預。受災檔案的搶救修復應將保證質量放在第一位,在保護檔案原貌的前提下,選擇出風險最小、效果最佳的方法和最耐久的材料,科學合理地確定修復檔案的范圍和應采取的措施,力求所選擇的搶救修復內容、修復材料、修復方法等均對檔案本體最小干預。

搶救流程


受災檔案搶救時可按照如下流程開展活動:

第一,檢查災害檔案受損情況。按重要程度分別檢查各種檔案材料,對已受到損壞需加處理或是不宜繼續(xù)存放的檔案,要運到事先規(guī)劃好的臨時存放區(qū)內暫存;受災檔案重要程度相同情況下,應先運走最濕的檔案材料,同時去除上面所沾的淤泥;對燒焦或煙熏的檔案文件,不要立即處理。所有檢查情況都要詳細記錄在案,分別處理。

第二,制定災受災檔案搶救方案。根據(jù)受災檔案的重要程度和受損程度,制定受災檔案搶救方案,包括是立即搶救還是先存放然后逐步搶救,是本館自行搶救還是送館外專業(yè)人員搶救,以及具體搶救技術方法的選擇等。

第三,實施受災檔案搶救方案。根據(jù)受災檔案搶救方案,實施具體搶救措施。例如,燒焦、烤脆或煙熏的檔案,可以不立即處理,先存放然后逐步搶救;水淹檔案,由于受損現(xiàn)象會隨時間推移而進一步發(fā)展,如紙張受水浸會發(fā)霉,照片、錄音(像)帶和計算機磁帶等特殊載體受水浸會導致其所載信息消失,需要立即開展搶救工作。

第四,評價受災檔案搶救效果。受災檔案搶救工作結束后,還應對受災檔案搶救效果進行評價,總結經(jīng)驗教訓,提高災害受災檔案搶救水平。

搶救方法

受災檔案中最常見的是水淹檔案和炭化檔案、泥石流受損檔案等,大致?lián)?span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max-width: 100%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word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 font-size: 11pt;">救流程如下:

現(xiàn)場搶救一緊急處置一搶救修復一系統(tǒng)整理一數(shù)字加工一安全保管

1111_看圖王.web.png

上一篇解讀丨建設項目檔案的“四制管理”
下一篇災害后,水淹檔案的四種搶救方法